欢迎来到湖北省肉类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24小时服务热线:18971218411
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工作
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 李水龙:世界肉类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来源:  作者:hbsrlhyxh    日期:2018-05-18  点击率:8847   [ 我要打印 ]  [ 关闭 ]

世界肉类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 李水龙

20185

一、世界肉类生产、消费和贸易现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涉及的全球数据是根据2017年世界经合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而整理的。

生产总量:2016年全球肉类生产总量3.16亿吨,同比增长2%。其中,猪肉1.18亿吨,牛肉6911万吨,羊肉1460万吨,禽肉1.15亿吨。世界肉类生产的五个大国是:中国8540万吨;美国4410万吨;巴西2707万吨;俄罗斯959万吨;德国802万吨。

产品结构:全球肉类产量中,猪肉占37.3%;牛肉占21.9%;羊肉占4.6%;禽肉占36.2%。猪肉与禽肉的比重基本持平。

人均消费:2016年全球肉类人均消费43.3公斤,同比增长2%。其中,猪肉16.2公斤;牛肉9.47公斤;羊肉2公斤;禽肉15.7公斤。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达到121.8公斤。分品种看,猪肉人均消费量最大的是波兰,达到52.7公斤;牛肉是乌拉圭,达到59.5公斤;羊肉是蒙古,达到51公斤;禽肉是以色列,达到76公斤。

肉类贸易:2016年全球肉类贸易总量5492万吨。其中:肉类进口2581万吨;肉类出口2911万吨。全球最大的肉类出口国是巴西,高达737万吨;其次是美国,664万吨。分品种看,猪肉的最大出口国是美国,达到231万吨;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进口了310万吨。牛肉的最大出口国是印度,达到175万吨(巴西168万吨、澳大利亚132万吨);最大的进口国是美国,进口了132万吨(美国牛肉出口112万吨)。禽肉的最大出口国是巴西,达到494万吨(美国321万吨);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进口了176万吨(日本119万吨)。

二、中国在世界肉类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全球肉类总产量从本世纪初的2.25亿吨增长到2016年的3.16万吨,16年间增加了9100万吨,增幅达到40%,年均增长2.4%。肉类人均消费从37公斤增至43.3公斤,增加了6.3公斤,增幅17%。在此期间,中国的肉类总产量从2000年的6125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8540万吨,增加了2415万吨,增幅39.4%,占世界肉类增加总量9100万吨的四分之一以上(26.5%)。中国肉类人均消费从2000年的47.8公斤增加到2016年的61.7公斤,增加了13.9公斤,增幅29%,明显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2016年我国肉类减产1%,肉类总产量为8540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比肉类生产第二大国美国多4130万吨。分品种看:猪肉5299万吨,约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5%,居第一位;羊肉459万吨,约占全球羊肉产量的31%,也居第一位;禽肉1888万吨,约占全球禽肉产量的16.4%,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产量2146万吨);牛肉717万吨,约占全球牛肉产量的10.4%,居世界第三位(美国第一,产量1132万吨、巴西第二,产量933万吨)。

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下,中国肉类的人均消费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就出现了“两高、两低”的特点——即:猪肉、羊肉人均消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禽肉、牛肉人均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6年,中国人均消费猪肉40.5公斤,比世界人均消费16.2公斤多24.3公斤;人均消费羊肉3.3公斤,比世界人均消费2公斤多1.3公斤;人均消费禽肉13.7公斤,比世界人均消费15.7公斤少2公斤;人均消费牛肉5.2公斤,比世界人均消费9.47公斤少4.27公斤。

虽然从2014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持续下降,但目前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自2013年以来,我国牛羊肉虽连年增产,但目前人均消费只有8.5公斤,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差2.97公斤——要赶上世界平均水平,还须在现有牛羊肉总产1176万吨的基础上,再增产410万吨,也就是说要增加35%的产量。大家知道,受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约束,要在短期内实现这样大幅度地增产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弥补我国牛羊肉供应的短板,只能在促进牛羊肉生产的基础上扩大进口。

肉类进出口贸易情况。2016年,我国肉类出口72万吨,进口高达467万吨。其中,进口猪肉310万吨、牛肉60万吨、羊肉22万吨、禽肉59万吨。这些只是国家海关总署统计的正关数据。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非正关的进口。例如,牛肉正关进口60万吨,国际统计229万吨;禽肉正关进口59万吨,国际统计是176万吨。国际统计数虽含香港部分,但仍可看出,非正关进口数量是很大的。如果加上非正关进口的部分,2016年我国肉类进口高达872万吨,占当年全球肉类进口总量2581万吨的三分之一(33.78%)。

总的看,自“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加,中国不仅是全球肉类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而且已经成为全球肉类贸易的第一大国。

三、中美贸易战及世界肉类产业的发展前景

今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已经决定:为维护我国利益,平衡因美国232措施给我国利益造成的损失,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其中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自2018年4月2日起实施。这一措施是对美国232措施的回应,并不意味着我国改变了开放发展的理念。相反,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明确表达了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意愿,并明确提出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开放措施

当前,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遇到很大的挑战。有专家认为,从美国最近的一系列举措看,美国已经开始将中国作为战略遏制的主要对手,开始进行大的战略调整,而不是一时的局部的战术动作。我国领导人反复强调,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已经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应该成为伙伴而不是对手。在201711月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习主席表示,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是有限的,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特朗普总统表示,美方愿意同中方发展公平、互惠、强劲的经贸关系。这次访问的一大亮点,就是双方签署了涉及多个领域、双向贸易投资总值达2535亿美元的大单。随后几个月内局势的变化,中国被迫对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进行反制,是为了捍卫中国人民的国家利益,也是为了捍卫多边利益。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12日报道,目前反对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计划的美国商业联盟组织已达107个,比一个月前增加了一倍。这说明美国政府搞单边主义的保护措施,不仅中国不能接受,美国工商界很多人也是反对的——对抗不得人心。

中国和美国的肉类生产量加起来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40%以上(40.98%),是决定全球肉类行业走向的重要力量。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不会动摇的。从全球肉类行业发展的实际和前景看,各国之间包括中美之间互利共赢的基础并没有本质性改变。中美乃至各国企业界和人民仍然致力于发展健康可持续的双边及多边的经贸关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实现合作共赢,为世界的和平、进步与繁荣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正在走进一个新时代。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2亿人。按照人均消费肉类69公斤计算,中国肉类消费量将达到9798万吨。如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使我国肉类产量恢复到8700万吨以上,则还有大约1000万吨的供求缺口要靠进口来补充。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国家的开放发展战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全球肉类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上一篇: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中国肉类协会 高观:2018肉食品供给改革与未来趋势
下一篇: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生猪屠宰:江陵模式升级版视频解说词
版权所有:湖北省肉类行业协会 2008-2017 鄂ICP备1602253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