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北省肉类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24小时服务热线:18971218411
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工作
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中国肉类协会 高观:2018肉食品供给改革与未来趋势
来源:  作者:hbsrlhyxh    日期:2018-05-18  点击率:8770   [ 我要打印 ]  [ 关闭 ]

2018肉食品供给改革与未来趋势

中国肉类协会 高观


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前期,要进行总体战略部署;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要做实施的中期评价;2018年是“建党100年”的后期,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看肉食品供给改革与未来趋势,需要了解市场走向、行业走向和政策走向。下面,我谈一些情况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肉食品市场走向:消费持续上升,结构明显变化

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700万吨以上的峰值之后,我国肉类生产已经进入到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加快结构调整的新时期。

20132017近五年市场的变化看,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猪肉占比下降,牛羊禽肉占比上升。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340万吨,比上年增长0.8%,在肉类总量中占比62%,比2012年的63.63%降低了1.63个百分点;牛肉产量72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在肉类总量中占比8.43%,比2012年的7.89%增加了0.54个百分点;羊肉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在肉类总量中占比5.43%,比2012年的4.78%增加了0.65个百分点;禽肉产量1897万吨,比上年增长0.5%,在肉类总量中占比22%,比2012年的21.7%增加了0.3个百分点。总的看,猪肉占比下降,牛羊禽肉占比上升,达到了“十二五”规划的预定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规划产品结构调整的良好开局。

二是加强安全风险防控,肉品合格率上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自2013年国务院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以来,不断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加检测指标和检测批次、扩大检测品种和检测范围。2014年全国共抽检肉及肉制品3721批次,不合格133批次,不合格率3.57%2015年全国共抽检肉及肉制品18344批次,不合格631批次,不合格率3.43%,比上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肉及肉制品抽检批次增加49%,不合格率与上年持平;2017年第三季度肉及肉制品抽检批次24582批次,不合格486批次,不合格率2%,比2014年下降1.57个百分点。

三是扩大肉类贸易,进口肉占比上升。2013年以来,由于我国肉类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明显上升,进口贸易迅速扩大。2016年,我国全年肉类进口总量467万吨,同比增加181万吨,增幅63.4%;与2012年相比,肉类进口增加259万吨,增长1.2倍,贸易逆差由2012年的119万吨扩大到2016年的394.9万吨,扩大2.3倍。分类看,2016年猪肉进口309万吨,同比增长93.9%,出口同比下降22.5%,贸易逆差298万吨;禽肉进口59万吨,同比增长45%,出口同比下降5.1%,贸易逆差13.5万吨;牛肉进口60万吨,同比增长21.6%,出口同比增长12.2%,贸易逆差58.25万吨;羊肉进口22万吨,同比下降1.3%,出口同比增长8.1%,贸易逆差21.6万吨。2017年,随着我国肉类生产增长,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改变了多年以来肉类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态势。1—12月我国肉类进口389.67万吨,同比下降16.6%;同期我国肉类出口92.53万吨,同比增长28%;贸易逆差297.14万吨,比上年减少97.76万吨。

2017年全国肉食消费达到8908万吨,比2012年的8503万吨增加405万吨,增幅4.76%。其中,净进口肉比重由2012年的1.4%上升到2017年的3.4%,增加了2个百分点。

二、肉食行业走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近五年来肉食行业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肉类产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标,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效益。2017年底,全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263家,比2012年的3415家增加了848家,增幅24.8%。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17年为13417亿元,比2012年的10319亿元增加了3098亿元,增幅30%。从企业利润看,2017年为642.2亿元,比2012年的559亿元增加了83.2亿元,增幅14.8%。随着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和主营业务扩大,我国肉类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收购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产业集团和中国肉类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样板。

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肉制品加工。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4263家,同比增加116家,增幅2.8%。分行业看,牲畜屠宰企业1404家,同比增加4家,增幅0.28%;禽类屠宰企业778家,同比减少36家,降幅4.4%——畜禽屠宰企业由上年同期的2214家减少到今年的2182家,减少32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971家,同比增加139家,增幅7.58%;肉禽罐头加工企业110家,同比增加9家,增幅8.91%——肉制品加工(包括肉禽罐头加工)2081家,同比增加148家,增幅7.65%。从企业结构看,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畜禽屠宰企业数量减少,肉制品加工企业数量增加。畜禽屠宰企业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禽类屠宰企业减幅较大。目前,畜禽屠宰企业数量在行业占比51.2%;肉制品加工企业在行业占比48.8%,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417.41亿元,同比增长5.25%。其中,牲畜屠宰企业5192.68亿元,同比增长6.09%;禽类屠宰企业3163.19亿元,同比增长3.7%——畜禽屠宰企业8355.87亿元,同比增长5.17%。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4270亿元,同比增长5.03%;肉禽罐头加工企业341.54亿元,同比增长10.42%——肉制品加工(包括肉禽罐头加工)5061.55亿元,同比增长5.38%

2017年我国肉类市场销售稳步增长,生鲜肉和肉制品销售增速比较均衡。目前,规模以上企业生鲜肉品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占比62.51%;肉制品(包括肉禽罐头)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占比37.49%,比2014年增加了3.4个百分点。

三是调整区域结构,优化肉食业布局。2014—2016年我国猪肉生产量逐年减少是与生猪养殖区域布局调整密切相关的。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201612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全国禁养区的猪场必须在20171231日之前完成关闭或搬迁。2017年以来,环保成为考核政府业绩的重要指标,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推进禁养区退养工作。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实际上,在这一政策正式发布之前,相关的工作一直在推进中。这也是2016年生猪减产的主要原因。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效果,从相关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7年全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4%;生猪出栏同比增长0.5%这说明在调整生猪养殖布局的同时,实现了稳定生猪生产的预定目标。

三、产业政策走向:促进高质量发展

2017年,我国肉类市场供应总量达到8908万吨(产量8611+进口389.67-出口92.53),人均肉类消费达到64公斤,比2012年人均肉类消费62.8公斤增加了1.2公斤,增幅1.9%。目前,从肉类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是,我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年来,肉类产品中冷鲜肉、肉制品的结构调整还不能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肉类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发展还不均衡;肉类原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肉类食品销售价格居高不下,使城乡居民的消费压力加大。为提高消费满意度,对于我国肉类生产加工流通中存在着的各类问题,必须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予以解决。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肉食产业的发展看,要关注八大政策要点:

一、质量要好,效益要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肉食产业升级要瞄准国际标准,在提升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二、要创新。鼓励创新。肉食产业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要稳住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肉食产业体系,完善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产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肉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四、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肉食产业相关的是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和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振兴,推动中部崛起,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要搞活。经济体制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六、要全面开放。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七、要安全放心。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肉食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八、要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2018年4月30日



上一篇: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省屠管办主任王昌胜:贯彻落实“两个责任清单” 做好我省生猪屠宰工作
下一篇:全省肉类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件之:中国肉类协会执行会长 李水龙:世界肉类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版权所有:湖北省肉类行业协会 2008-2017 鄂ICP备1602253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346号